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政务公开>执行公开 > 详细内容

关于我市民族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01日 点击数: 字体:

——2023年8月25日根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根河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安排,今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古香莲、教科文卫委主任刘桂春,对我市民族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视察了市民族小学设备设施、观看具有民族特色教育教学成果的多功能展厅在市民族小学召开了座谈会,听取市教体局关于民族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市民族小学、市一中、市二小、市三小、市一幼、市二幼负责人参加了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族教育基本情况

我市是一个多民族散居城市,截止2021年全市户籍总人口123784人,少数民族人口15433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5%。全市中小学12所,民族学校1所,即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小学。全市中小学在校生2666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669人。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小学在校学生46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35人。

二、民族教育发展情况

(一)加强领导为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几年来,我市市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工作有效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把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作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完善民族学校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使民族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全面推进民族学校的素质教育

一是坚持民族教育均衡持续协调发展。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小学始建于1975年,校址在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2009年,在全市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民族教育资源中,将原根河市第二小学更名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小学,满足了鄂温克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是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切入点,以课题教学为突破口,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利用LED屏、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基本知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有针对性的开展“滴灌式”精准宣传。做好“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活动月”“校园民族团结日”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观看《石榴籽育人小课堂》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定期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活动。加强民族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

三是不断加强民族特色教育。把思政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把思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如,民族小学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手工制作等多项特色课程。通过系列的民族特色教育活动,使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得到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四是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让桦树皮文化进校园,传承桦树皮手工制作,桦树皮剪贴、桦树皮立体制作工艺,每周五举办社团活动传承桦树皮制作工艺。

(三)民族教育政策及地方配套政策情况

一是为方便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学生到市区上学,市教体局与敖鲁古雅乡政府共同研究决定,由敖乡政府支付义务教育阶段敖乡学生每生每月300元交通费,教体局与交通局、交警队联合制定行车路线,指定专车并发放校车标志。有效解决了敖乡学生离校远,上下学难问题。

二是我市积极落实上级民族考生考试加分政策,继续实行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子女高中录取直通车政策,鄂温克族考生只要有意愿继续就读普通高中,参加中考后不受分数限制,根河二中无条件予以录取。2025年中考开始,根河市取消“直通车”政策。

三是本级财政每年向三少民族学生发放三少民族教育助学金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鄂温克族学生132元∕每生每年,鄂伦春族学生168元∕每生每年达斡尔族高中生57元∕每生每年,初中生45元∕每生每年。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开展民族特色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经费不足由于我市财力紧张,开展民族特色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经费不足,没有专项政策资金支持,影响这项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民族特色、民族文化传承拓展不够。在开展民族特色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方面,设置课程不够多样化,不能让各民族的学生感受到自己本民族文化底蕴,要通过课上学习和各项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感受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意义。

四、建议

(一)进一步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重要性,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清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稳定政治大局的一项重要措施,把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工作来抓,强化政府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引领作用,将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我市教育发展的规划之中,认真解决民族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上的政策倾斜,保证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加大对民族教育经费的支持力度我市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多向我市的民族教育倾斜,解决民族教育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三)拓展民族特色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内容在开展民族特色教育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方面,设置课程要实现多样化,传承民族文化活动要丰富多彩,让各族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开展活动,增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让民族团结进步理论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