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政务公开>服务公开 > 详细内容

持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助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4日 点击数: 字体:

根河市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主责主业,通过机制创新、课程优化、理论阐释、实践赋能等多维度推进教育实践,助力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

强化机制建设,构建常态化教育体系。党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三定”方案,纳入办学治校全过程,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纳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融入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确保主体班次全覆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占比不低于每学期总课时的20%,强化全市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推动教育常态化。

新课程设计,打造特色教学品牌。党校注重将党和国家政策、地方发展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结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过不断挖掘地方民族交往史、林区开发建设史、北疆文化等素材,推出《传承民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走进敖鲁古雅》《北极与冷极》等地方特色课程,强化“四个与共”理念。利用敖鲁古雅民族文化传承教学点进行现场教学,将图片展板阐释清楚,增强理论亲和力。将驯鹿文化、民俗文化、冷极文化、森林文化等非遗文化融入教学实践,形成沉浸式教学模式,让学员对北疆文化的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以根河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典型案例撰写《建设国家生态示范样板 守护祖国北疆生态明珠》一文入选呼伦贝尔市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教材《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呼伦贝尔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深化理论研究,提升决策咨询效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党校的初心使命,党校4名教师被纳入根河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人才库,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课题攻关。2024年完成呼伦贝尔市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系统一体化项目立项课题3个《根河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进美丽呼伦贝尔建设实践研究》《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研究》《呼伦贝尔创新推进行边富民行动现实路径研究》,课题成果以论文形式在《美丽中国》等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关于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的实践研究的咨政报告》等3篇咨政报告获得根河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签批。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理论研讨会的论文征集活动,共撰写论文17篇,其中3篇在呼伦贝尔市党校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获三等奖,7篇论文入选论文集,根河市委党校荣获呼伦贝尔市党校系统“科研工作组织奖”。2025年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疆文化等内容向自治区民委申报课题3个,呼伦贝尔市民委课题2个。

拓展实践载体,推动教育走深走实。党校积极搭建实践平台,通过“送教下基层”“理论学习轻骑兵”等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延伸至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助力基层治理。2024年开展宣讲19场次,覆盖778人次;以“民族法治宣传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载体,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2期,覆盖145人次。录制微视频党课20个,利用冷极根河APP、“身在冷极心向党”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扩大受众群体的覆盖面。

加强联动协作,凝聚教育合力。发挥部门优势,共享教学资源。连续2年与根河市民委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及申报工作,联合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还联合统战、民委等部门,共同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举办培训,形成工作合力。设立“根河市政法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与政法委联合开展全市政法系统政治轮训。注重部门联动,凝聚教育合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走深走实。

当前,党校正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向纵深发展,今后党校将发挥学科、专业、课程、师资等优势,继续深化理论创新、拓展实践路径,努力在培养“四个特别”干部,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方面贡献党校力量。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