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市域社会治理丨根河市以网格“小平安”托起社会“大平安”
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试点合格城市创建以来,根河市积极探索政法干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途径,创新开展了“政法干警入网格”活动,围绕信息采集、隐患排查、治安防范、公共服务等工作,持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强化制度引领,建立健全科学高效工作机制
今年以来,根河市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努力将矛盾风险发现处置在萌芽状态,实现政法工作与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精准对接、有效联动。
6月15日,根河市召开“政法干警入网格”工作推进会,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建立了聘任法治副书记(副主任)、信息采集、巡查走访、民情回应、联系群众、工作记录、调度会商、考核奖惩、督导检查等9项制度,确保了“八大员”作用有效发挥。现场聘任25名政法干警,担任所在网格社区的法治副书记(副主任),负责所在社区整体工作的统筹协调,送警力、送法律、送服务到网格,打通服务基层“最后一米”。
为确保“政法干警入网格”工作规范开展,根河市平安办印制了工作笔记,用于记录群众意见建议、网格基本底数情况等。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可就地解决的当即解决;情况复杂的,可与社区法治副书记(副主任)会商研究解决;问题重大的,可由政法各单位研究上报根河市委政法委会商研究,做到诉求合理的推动解决到位,诉求不合理的教育引导到位。对超越职责之外的群众诉求,要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并汇总梳理分类,及时通报相关部门解决。
目前,“政法干警入网格”工作已纳入2022年平安根河建设考核评价范畴,作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政法干警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全市“政法干警入网格”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立足基层治理,构建务实管用队伍架构体系
“政法干警入网格”活动是实现政法工作与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精准对接、有效联动的政法保障,也是深化政法队伍作风纪律建设和增强政法干警基层工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更是推动市域社会治理、有效补充基层治理力量的务实举措。
根河市从市级统筹、强化顶层设计入手,制定并印发了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引等,按照“就地就近、方便工作”的原则和每个网格至少有2名干警进驻的要求,将全市划分为9大片区、25个单元(社区)、197个网格,综合分析专业优势、工作经验、地区实际等要素,统筹推动政法委机关、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系统401名政法干警派驻到197个网格内,推动辖区信息联采、风险联控、治安联防、纠纷联调、服务联动、平安联建,做到“警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实现社区警务力量与社区网格力量融合、警格员与网格员捆绑协作,建立起辐射全市乡镇(街道)、社区的服务网格体系,以网格“小平安”托起社会“大平安”。
聚焦提质增效,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政法干警入“网格”后,获得了一个“新身份”——“政法网格员”,他们以兼职网格员的身份编入网格,充分运用政法干警懂法律、擅协调、有威信的职能优势,结合网格化管理服务职责任务,指导社区网格队伍建设,积极参与、协调和指导网格工作,形成“网格员+政法干警”双向互补、聚向发力的服务模式,做到“五个必访”,落实“五个到位”,让“政法干警进网格”工作真正达到访民情、解民忧、保平安、促发展的目的。
同时,充分发挥平安根河建设“八大员”的作用,构建起左右联动、社区共建、居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将法治力量精确输送至社区的每一个最小单元,零距离服务基层,面对面服务群众,全方位服务社会,全力当好维护稳定的“战斗员”、政策法规的“宣讲员”、社情民意的“收集员”、矛盾纠纷的 “化解员”、心理服务的“疏导员”、社会治安的“巡防员”、企业发展的“护航员”、基层治理的“服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