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委员工作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呼伦贝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关于“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探索政协协商同社会治理相结合”“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步伐,结合根河市实际,现就建设“委员工作室”,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建设“委员工作室”,积极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建立党委领导、政协搭台、各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基层协商民主新机制,搭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协商平台,通过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协助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做好解疑释惑、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等工作,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走深走实,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切实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为推动根河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重大问题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协商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有组织地开展、有步骤地实施、有计划地进行;各乡镇(街道)政协联络办要增强主动意识,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把牢政协性质定位,把好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边界,到位不越位、融合不替代。
――坚持政协搭台。搭建政协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履职平台,积极推动政协工作重心下移、委员力量下沉、协商触角下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搭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平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围绕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痛点、热点、难点和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进行协商议事,积极化解矛盾,广泛凝聚共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坚持依法依规。始终坚持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组织开展协商活动,理清协商民主与基层自治的关系,既要有效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又要防止超越法律界限越俎代庖,确保工作开展于法有据、合法合规。
――坚持质量导向。把质量意识贯穿协商议政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注重协商议事质量与实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稳步推进、久久为功,打造各具特色的协商民主品牌。鼓励各地政协联络办在完成搭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协商平台、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在有条件、委员比较集中的社区推广建设“委员工作室”。
(三)主要目标。2021年,在乡镇(街道)建立“委员工作室”基层协商民主议事平台,全市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的运行框架和制度体系;到2022年底,进一步规范“委员工作室”运行机制,丰富协商内容,基本形成协商主体多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规范、制度健全、成效显著的基层协商民主新格局,努力把“委员工作室”打造成党委政府“好帮手”、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切实将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
二、工作内容
1.建立政协工作基层联络机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委员工作室”,积极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推荐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为市政协委员人选,并担任“委员工作室”协商议事会议召集人,负责组织并主持政协委员基层履职和协商议事活动。由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统战委员或办公室秘书担任联络员,由各乡镇(街道)党政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按照便于开展工作的原则,将市政协委员全部编入所在乡镇(街道)的“委员工作室”,在各地党(工)委的领导和政协联络办的指导下,有序参与基层协商议事活动。规模较大、委员比较集中的商协会也要建立“委员工作室”。积极邀请住地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政协委员参与基层协商议事活动。
2.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坚持“一室多用、方便活动”的原则,在不增加基层负担的前提下,依托基层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和政协委员之家等现有资源,增加“委员工作室”功能设置,成立协商议事会,建立协商议事室,作为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和开展协商议事的基本场所。依托各类基层协商议事平台,积极探索开展“委员值班日”“委员活动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基层群众、市民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逐步探索建立“政协走进群众、群众走进政协”工作新机制。加快推进“政协云”平台建设,建立与基层协商议事活动相适应的网上协商平台,为协商议事提供便利条件。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商会协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协商议事活动。
3.科学确定协商主体。坚持利益相关者参与协商的原则,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住地政协委员为固定成员,同时邀请法律顾问、相关界别委员、利益相关方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群众代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共同参与。根据协商议题,可邀请相关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等参与。合理确定参加协商人数及各方代表比例,每次参加协商人员一般不少于 10 名、不多于20名,利益相关方代表不少于总人数的一半,公职人员不超过20%,最大程度地调动各方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协商的积极性。乡镇(街道)协商议事会议原则上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各乡镇(街道)每年年初要制定协商议事计划,对党委政府决定的重点事项进行定期事前协商;同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可临时确定协商议题,随时召集协商。
4.明确协商议事内容。聚焦党委政府重点工作部署的落实,事关本地建设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重大问题,涉及基层企事业单位群众权益的政策制定调整、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和实际困难,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所涉及的其他有关内容,选择切口小、立意高、准而精、关联广的议题开展基层协商议事活动。在协商议事活动中,要具体做到“五议五不议”,即乡镇(街道)公共矛盾可以议,公共事务可以议,公共秩序管理可以议,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可以议,属于本级党组织管理权限内的其他重大事务及应当“还权于民”的事项可以议;涉及党的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的事项不议,上级党委政府有明确要求和规定的事项不议,属于个体矛盾、两方纠纷的事项不议,明显带有歧视性、显失公平的事项不议,须乡镇政府审议的事项不议。
5.切实规范协商流程。乡镇(街道)采取党政点题、群众出题、委员荐题、社会征题等方式广泛征集议题,“委员工作室”议事选题,经同级党(工)委审定并报市政协备案。探索建立分层联动协商工作机制,坚持“什么范围的事情,就在什么范围内协商”,市、乡镇(街道)联动互通,议题既可以提请上交,也可以指定下放。坚持“无调研不协商、先调研再协商”,协商活动开展前,组织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利益相关方、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协商主体围绕议题,深入一线察实情、深入群众听民声,切实摸清与议题相关的实际情况,对遇到的敏感问题或多年积累的难题,要主动向党委政府报告,并提前与相关部门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做好事前沟通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向参与协商的各类主体提前通报协商内容和相关信息,为达成最大共识做好准备。灵活开展会议协商、书面协商、网络协商等多种形式的协商活动,协商中多请群众说、多让大家议,最大限度形成广泛共识,同时做好持不同意见群众的解释说明工作。协商后,及时汇总整理协商意见建议,形成协商成果,报乡镇(街道)党(工)委和市政协。
6.推动协商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协商议事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探索建立协商议事建议清单、党委政府落实责任清单和建议落实协商效果民主评议清单,推动协商议事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民生实事项目、改进社会治理和广泛凝聚共识等方面的内容,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对达成共识的,根据工作内容由当地党委政府、党工委办事处积极推动解决,旗市区政协及“委员工作室”要通过民主监督、调研视察、民主评议等形式跟踪问效,并督促相关方面及时反馈、公示办理情况。对未达成共识的,由“委员工作室”推动再调研再协商。对多次协商难以达成共识的,由“委员工作室”牵头,联系各协商主体共同做好宣传解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等工作。对群众反映的全局性情况、苗头性问题、建设性意见、可操作建议,由“委员工作室”及时向上反映,或通过政协委员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等渠道反映。
三、组织保障
7.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协主席任组长,各位副主席、秘书长任副组长,市政协各专委会主任、副秘书长、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政协秘书长担任,主要负责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进。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也要参照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工)委领导下的政协搭台、各方参与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担当,认真组织实施,在人员、经费、场所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
8.强化工作指导。各乡镇(街道)政协联络办是建设“委员工作室”,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深入研究工作内容、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方法和步骤,全程跟踪参与,狠抓督导落实,切实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协将成立由主席会议成员分别牵头的工作指导组,联系指导乡镇(街道)开展工作,加强对各地“委员工作室”的运行指导和工作联动,把好政治方向,确保各项工作运行有序、务实有效。9月底前,各指导组要对各乡镇(街道)政协工作开展情况作全面督导。12月底前,市政协将组织专门工作组开展督导验收。
9.发挥委员作用。各地政协联络办要引导政协委员进一步提升协商能力,培育协商文化,在“专业、精准、深刻、管用”上下功夫求实效,以专业增强底气,以精准管控细节,以深刻揭示规律,以管用追求实效,不断提高议政建言的质量;组织政协委员进企业、进社区,倾听群众心声,体验百姓感受,深入一线现场,体验真实情景,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到建言资政和为民服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10.注重工作实效。“委员工作室”建设是市政协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各地政协联络办要结合政协职能,积极探索建立政协视察调研、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工作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机制,真正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与效果的统一,通过“委员工作室”建设,努力使政协开展的各项活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见成效,在关注民生、为民排忧上见成效,在提高委员素质和履职能力上见成效。
11.营造浓厚氛围。要将“委员工作室”建设活动与宣传信息工作有机结合,充分运用报纸、电视、广播、“两微一端”等媒体,积极宣传建设“委员工作室”,推动政协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意义和工作成效,报道基层协商民主的探索创新和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各方关心、支持、参与基层协商议事工作的浓厚氛围。要做好思想发动,使广大委员充分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履职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