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基层专题宣讲提纲 ——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
市委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副主任 许更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新时代,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15天用于打仗,200多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中央红军平均每天一个遭遇战,击溃国民党军队数百个团。出发时,中央红军8.6万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3到4位战士壮烈牺牲,大约每12人中只有1人到达陕北。长征途中,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而他们的年龄平均不到30岁。因为有了信仰,他们才能过雪山、过草地,过腊子口,用脚板走完长征路。红军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时候,发生了湘江战役。红三十四师几乎全军覆没,伤亡殆尽。29岁的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毅然从伤口处扯断肠子,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一零零团团长韩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纵身跳崖。湘江一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红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湘江。当地的老百姓有这样一个说法,叫三年不喝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达370多万人。
脱贫攻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的:“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不仅为中国精神的弘扬筑起了一座新的精神丰碑,而且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献身教育扶贫、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他们用执着与拼搏诠释了无私的奉献精神。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