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河市医疗保障局“五抓”开创医保工作新局面
根河市医疗保障局开展各项工作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五抓”工作举措,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放管服”改革,实现职能划转。一直以来,城乡居民参保缴费职责,都由乡镇办事处社保所承担,乡镇办事处人员少、工作压力,存在基金安全隐患。为了切实减轻乡镇办事处工作压力,主动协调,积极争取,将居民征缴职责全部划转到税务部门。在各乡镇税务所设立征缴点,市区分设在税务大厅和政务服务大厅,并实现了手机APP缴费。
抓“一窗口”办理,让群众最多跑一次。以往参保群众办理社保卡,需要到医保大厅进行信息采集,到照像馆进行图像采集,到农行进行制卡、到社保大厅取卡,群众制卡难、跑路多。针对这一问题,主动与农行进行沟通联系,成立了社保卡发放中心,实现了信息图像采集、制卡、发卡“一窗口”办理,群众最多跑一次。
抓“不见面”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医保服务不间断。针对此次疫情,为减少人群聚集可能造成传播风险,全面推行非接触经办模式。开展“网上办”,开通网上受理、电话咨询“窗口”;开具“长处方”,门诊慢病患者,携药量放宽到3个月;执行“延长办”,将居民、职工征缴期延长,延迟征缴期间,不影响享受医保待遇。收到了来自西安的一封感谢信和退役军人的锦旗,患者称:“不忘初心、为民服务,为根河医保人点赞,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点赞”!此举在自治区腾讯新闻进行了刊发。
抓“知晓率”提升,把医保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针对群众反映医保政策知晓率、获得感不强的问题,从强化宣传入手,广泛利用政府网站、电视台、冷极微信、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宣传单、宣传标语、宣传折页、大图贴等各种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在线访谈”,开办“医保政策大讲堂”,组织“医保政策下基层”。主要领导带队,走进机关、走进企业、走进党校、走进电视台、走进基层.针对老弱病残、长期异地居住等特殊人群,推出了“代理办”“一次办”“上门办”等便民举措,联合办事处对行动不便人员,进行上门缴费。例如河东辖区居民低保户李某,行动不便,长年卧床,及时开展了上门服务。面向社会公开了医保经办服务热线,发放了便民服务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医保政策服务。
抓“监管难”问题,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监管体系。针对监管人员少、专业力量不足等实际问题,加强部门合作,建立了联动机制,建立了医保、公安、法院、财政、审计、卫健、民政、市场监管、融媒体等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从源头上治理刑罚人员、死亡人员、非低保人员骗取医保基金问题,建立了提前预警机制,开展了多次联合行动。主动争取人大、政协、卫健委、市场监管和五大林业局、光明热电公司等部门支持。聘请人大代表9人、政协委员9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11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8人,驻在大企业财务人员10人,共计47人,担任首批社会监督员。并开展了“进机关、进企业、进药店、进医院、进社区”“五进”宣传,此举在呼伦贝尔市日报刊发。